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时间:2023-12-20 14:50:10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篇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呼兰河传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

编者按:《我和祖父的园子》是四年级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作者随即阅读这本书籍《呼兰河传》,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阅读之后的感悟吧!

最近阅读了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我深深地被呼兰河的那片风光、那份人情所吸引,随即翻开《呼兰河传》。

书中是作者萧红对自己的家乡和童年进行的回忆。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全文写下了整个小城的风土人情、生活环境。整本书读完,只觉得寂寞而有温情。正如开篇对这本书的评价一般:“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曾听说悲剧就是把世间最美好的事物毁掉给人看。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小团圆媳妇她的人生充满悲剧色彩。婆婆惨无人道,爱把别人的痛苦当做快乐,经常打骂小团圆媳妇。小团圆媳妇生病了,她婆婆却说是鬼神附身了,于是村子里的人为给小团圆媳妇治病,准备了一大缸热水和公鸡,结果,却小团圆媳妇给活活烫死了。在这里我看见了那个时代的封建迷信是多么的没有人道,对人们思想意识的腐蚀是多么的深。我真心为小团圆媳妇悲哀,她又有什么错呢?

听过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里其实还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雨如万条银丝从天上飘下来,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丽的珠帘”;“雨滴就像千万个伞兵,从空中跳下来,安全地降落在地面上”······

《呼兰河传》让我受益匪浅,且读且收获,我愿继续遨游在书的海洋。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2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自己人生的后半期完成的著作,是她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文中主要是对童年自己的家乡呼兰河的人、事、景的描述,“因为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茅盾对这部小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小说是对当时萧红心境的真实体现,萧红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一生,她的人生有许多不解之谜,感情的曲折历程、自己的流离生涯,和当时的时代与历史环境息息相关。等到后来,她越感到人生的荒凉、内心的寂寞,所以在小说中总是强调“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我家是荒凉的。”童年是我们一生中最无忧、最无虑的美好时光,对这一段的记忆是我们最值得回忆的,是难以忘却的。萧红用此给我们展现了中国东北小县城的独特风俗。

《呼兰河传》讲述的是中国东北一座小县城的风俗往事。它如一幅画,色彩单纯,用最朴素的笔墨描绘了一个县城独一无二的美丽。读后发现:原来生活可以如此平静、如此简单;人生可以如此平凡而又满足,少了许多人世间的纷争,满眼都是纯粹的风情,单调中不失,简单中充满了人生常态。“

萧红把生老病死写的非常简单,”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就算了。老,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还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病,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呢?死,是悲哀的事情,哭完之后把人埋了,活着的依旧还得回家过日子。“一切顺其自然。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3

自从学了课文《火烧云》后,我就一直想看《呼兰河传》这本书了,因为作者把火烧云的情景片段,写得如此唯美动人,早己把我深深吸引,我仿佛身临其境,傍晚时分,我就站在呼兰河的小镇上,观赏着那千变万化的火烧云……

今天,我终于看完了《呼兰河传》,再一次被这篇生动而独特的美文吸引,又把我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东北小镇——呼兰河。

刚开始,作者写了童年时与祖父在后院的大花园里,一起玩耍,一起学下地干活,还跟着祖父学唐诗,充满了乐趣,童年过得似乎无忧无虑,但是我看着看着就觉得后园的寂寞与荒凉。当时的人们又是多么的愚昧和无知,人们顺应着命运的安排,过着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

东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不知出了多少事,虽然很多人嘴上说了一些办法,可就是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

最悲惨的人物,就是小团圆媳妇了。原本活蹦乱跳的十二岁小姑娘,却当了童养媳,遭到婆婆三天两头的打骂,以至于生病,婆婆又用当地的风俗:跳大绳、赶鬼、热水汤驱鬼的迷信办法,想挽救她,然而静静地迎来的却是她命归黄泉路。悲剧一次一次地引发,给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沉重和悲伤。

《呼兰河传》是一本最好的语文书,它语言富有想像力,细腻的描写。把每一处景、每一个人,都刻画的淋漓尽致。

《呼兰河传》是一首叙情诗,又似一部唯美的散文。

看着这本书,就像我们在静静地聆听作者叙说着童年那些事,体会到作者对小镇家乡深深的怀恋。最后她的祖父死了,后花园的主人也不见了,给我的感觉更加悲伤和凄惨。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4

作者萧红细腻地表写了旧时代的呼兰河。在她的表述下,我渐渐地走进了80多年前的东北,一个衰落的村庄。村子里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会……整个村落就像暴风雨前的天空一样,乌云蔽日,没有半点色彩。这里的村民,活着的目的仅仅因为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让人觉得呼兰河的人们,缺少了些什么。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里边。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它让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文章中的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刚来时是那样的健康、活泼,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在人们眼里,婆婆打她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没多久她就匆匆地离开了人世,让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钱,使了那么大的劲,这是 ……此处隐藏4341个字……父会用泥包起来烧给她吃。“把小猪的皮一撕开,立刻冒了油。”再蘸点盐、韭菜花,啊!真香啊!我都要咽口水了。她的祖父是个和蔼慈善的老人,我最喜欢他的就是,他从来不会批评、训斥小孩子,总是心平气和。萧红学种地,把好好的菜种踢飞了,犯了错,祖父依旧笑呵呵的。她吃熏小猪时,没有一点儿吃相,“满嘴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他的祖父有教养、有气度。我猜想他一定是个家道中落的文人,说不定还是个秀才呢。文中提到:“祖父教我的《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我觉得他一定不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有文化,萧红的文学修养也许就是祖父从小培养的结果。所以我更加钦佩他的祖父了。

萧红不喜欢她的祖母,我也是。她的祖母洁癖严重,以她屋的窗纸最白净。而萧红偏偏要捅破这雪白的窗纸。而严厉的祖母就躲在窗外,她一捅,祖母就拿个大针在她的手指上狠狠地一扎。这样的教育方式到现在也算得平常,比如小孩子乱摸乱动,要挨手扳、要罚站,掉饭粒要挨罚,吃手指要挨敲。。。。。。而且她的祖母还爱骂人,她骂祖父是个“死脑瓜骨”,骂萧红是“小死脑瓜骨”,哎!可惜她先死了,不知道这个“小死脑瓜骨”长大以后,竟成了有名的作家。

她的祖母死时,家里来了很多人。我也说不上那些人究竟是些什么人。总之他们是来办丧事的。还说“阴间有十八关,过到狗关的时候,狗就上来咬人。”可是,他们有绝招,用油锅炸了许多的面饼,说是什么“打狗饽饽”,“用这饽饽打狗,狗就不敢咬人了。”哈哈,这些封建迷信可真是“神乎其神”啊!真的有“十八关吗?”,《祝福》里的祥林嫂不是最爱问“有没有地狱?”“死后有没有魂灵吗?”,我也很想知道!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3

我小时候住的地方有个特别大的院子,说起院子必然不会少了院子里那棵枣子树,那是我最爱的地方。那棵枣子树是外公的心血,他极爱那棵树。我也是。

小时候,外婆就要开始煮饭炒菜了,我总是屁颠屁颠的找个小板凳溜到厨房,非要站在小板凳上去帮忙,帮倒忙。我会抢着淘米,结果倒水时,倒得满水池的米。我非要帮外婆洗菜,结果外婆锅里油都冒烟了,接过我的菜,全是泥。所以每当要做饭时,我外婆总会让我去跟小伙伴玩,让我去院子的枣子树下捡点枣子,让我擦桌子摆盘子,或者直接气急败坏的找我爸爸,让我爸爸叮着我去写作业。不过我还是喜欢去厨房帮忙,虽然外婆一直觉得我是去捣乱的。

外婆会去河边洗衣服,而我就可以趁着那个时候下河翻滚两圈,即使是带着游泳圈泡一泡水也觉得无比的有趣。然后我们大手牵着小手,在回家的时候绕道鱼塘那边喊外公打两条鱼回家吃。

夏天的时候,一把椅子,一根小板凳,我在树荫下写作业,外婆坐在旁边摇椅上,一把大蒲扇晃来晃去的,我会时不时吆喝两声,我也要扇,我也要扇呀。外婆就会拿着蒲扇对我晃悠两下。外公闲来无事的时候,也会坐在枣树下,拿着大茶缸,边喝茶,边给我讲过去的故事。

有时候别人家的小孩子来我家偷偷打枣子吃,我看见了就会大叫:外婆外婆快来!有人偷枣子!每当这时候,外婆都会看似怒气冲冲的出来教训他们,我就在一边得瑟的偷着乐。跟我关系好的小伙伴,是有福利的,我会跟她分享我家的枣子。

在阳光明媚的清晨,外婆在枣子树下摆个小桌子,弄些小菜,我就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一口一口的吃着稀饭。饭后,我会把头靠在外婆的腿上,缠着外婆给我掏耳朵,外婆总是摆摆手说自己的眼神不好,不能再给我掏耳朵了,万一戳到我的耳朵聋了怎么办,可我还是缠着外婆一个劲的撒娇,最重外婆抵不住我的纠缠,带起她的老花眼镜,小心翼翼的给我挖耳屎。我抬眼一瞟,不出意外总能看见外婆无比专注的眼神,和满脸的温柔。那时还不懂,我总问她:“你怎么跟看个什么宝贝一样看我的耳朵啊,耳屎还看得这么专注。”她总会一巴掌拍到我的头上,说:“就会乱说话,你可不就是我的宝贝嘛。”

不写了,不写了,藏在心里吧。

太长了,回忆太长。真要这样写下去,我就要写出一本“田家湾传”了。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4

《呼兰河传》有着灰色的背景,讲述的是灰色的人生。给人一种灰色的画面。这本著作的作者是萧红,萧红在她死前的两年,以坚强的意志写下了《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全书分为七章,是萧红经历多年漂泊之后一部诚挚动人的怀乡之作。第一章着重描述了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这个泥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经常淹死鸡,猫,狗,猪甚至还有人。有的说要把坑两旁的墙院拆了。有的说在坑周围种树。但就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把坑用土填平。这件事揭露了人们对妨害自身安全的事物的漠视。以及维护现状,不求改观的苟且偷安的心理。第三章是本书中“我”在童年中最快乐的时光。

本书最残酷的地方是小团圆媳妇的惨死。小团圆媳妇才12岁,本应该是一个活泼,好动的时段。却被老胡家买来当童养媳。动不动婆婆就骂她,打她,打得她得了重病,还请了个骗人的“法师”,让她洗烫水澡。一个好端端的小姑娘就这么被活生生的折腾死了。这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人像小团圆媳妇一样被这样折磨?她婆婆曾还说过:“我只打了她一个多月,虽然说我打的狠了一点,可是不狠那能够规矩出一个好人来。”这句话中的“只打了一个多月”,说明婆婆在轻描淡写的说,毫不关心小团圆媳妇的生死。最后小团圆媳妇的惨死,婆婆非常悲伤,但悲伤的不是媳妇的死,而是在她身上花的五千多吊钱而白白浪费了。一吊钱可以买三块豆腐。时常有小孩因为丢了些钱,被他妈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呼兰河城的市民都是认为金钱能解决一切。揭露了这个社会的腐败政治,在他妈眼里金钱就是万能的。

《呼兰河传》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小说。它没有主角,讲的故事也没有轴心。

作者用了孩童的视角观察呼兰河城,口吻一派天真,稚拙。这本书主要是讽刺了呼兰河城人民的自私贪婪等在社会上瞧不起的性格。萧红的人生是寂寞的,我曾经也体会到这样的感觉。茅盾在《呼兰河传》中的写的序也曾提到过:“这样精神上寂寞的人,一旦发觉了自己的生命之灯快将熄灭,因而一切都无从补救的时候,那她的寂寞的悲哀恐怕不是言语可以形容的。”

比起萧红,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但我们仍生在福中不知福。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的努力中国会变得更好。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它是一个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叫萧红的女作家写的,我觉得她的文笔非常大气。萧红以灰色的笔调描述了 书中,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因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关心她,而其他人却非常歧视她。书中有一处情节最是我难忘,萧红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满了玫瑰花,祖父却没有察觉,还说:“这季节的玫瑰真香啊!”萧红在旁边哈哈大笑。

读到这里,我感觉萧红的童年是过得非常无悠无律同时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兴,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为萧红感到惋惜,因为她31岁就死了,如果她不这么早死的话,也许还能给我们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时光总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颗善良、热情、奋进的心来好好珍惜、感受这如花的大好时光吧。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