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读书笔记

时间:2024-02-05 07:32:16
《稀缺》读书笔记

《稀缺》读书笔记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稀缺》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稀缺》读书笔记1

读了《稀缺》这本书,终于知道我们为什么总是不停的忙眼前的事,没有时间来考虑别的。下面是读了以后的一点感受:

眼看开会的日子(或者交稿的日子)就要到了,没有时间了这时候——稀缺,会迫使我们做出选择,所有应该做的事都会变得具体。一旦时间不够用我们就会开始集中精力。不论各种工作还是娱乐,只要时间有限(很紧迫),我们都会尽量将时间利用得淋漓尽致。这就是稀缺俘获大脑产生的积极效果——“专注红利”。

专注红利能够让我们抓紧时间完成工作,如放下手机、不刷微信、不再想晚餐吃什么。稀缺会自动将干扰和诱惑等因素推至一旁,让我们凭一己之力完成很难做的事情。

这不是很好吗?回答是不一定哦。专注一件事情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形成“管窥(也叫隧道视野)”。让我们一门心思地专注于管理手头的事情,不会通过得失利弊的谨慎思考来进行权衡。

“我上了速读课,用20分钟读完了《战争与和平》,然后知道这本书与俄国有关。——伍迪—艾伦”。

想一想也挺有趣的,用速读的方式来读《战争与和平》虽然用的时间很短但是只是知道了和俄国有关。如果用普通读书方法20分钟,至少是可以读完前面的序言、作者的介绍或目录,甚至第一章也读完了。记住的远远要超过速读所获得的东西(至少会了解一些背景资料吧,本人也没看过纯粹猜的)。

引用书中的原话;“稀缺会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让我们做出不同的选择。这种现象会让我们变得更有成效;但同时也会让我们为此付出代价:这种‘专心致志’会令我们忽略原本很重要的其他事物。”

稀缺会导致人的`认知能力下降,削弱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还会导致执行力下降,削弱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的能力。

故事:一位最重要的大客户通知你,他要将业务转移到其他公司去。你请求他最后听一次你的推介,他答应了但只有第二天有时间。于是,你推掉了所有的应酬,暂缓了其他工作。将所有时间都用于推介的准备上,但有一件事没有办法推掉:女儿当天晚上要参加城市冠军杯垒球赛。不去看比赛的念头划过脑海,但一番挣扎后,“好爸爸”的一面还是战胜了这个念头:对于女儿来说,她的这场比赛就像第二天的推介会一样重要。在赶往比赛的路上,女儿突然想起自己的幸运符落在家里了。还没掉头回家取幸运符,你就开始冲女儿大发雷霆。等你的情绪稳定下来时,已经太晚了。女儿对当天晚上的比赛感到惴惴不安,现在你的脾气让她更害怕了。本来很有乐趣的一件事情,现在却让你们之间充满了紧张气氛。看比赛时,你一点也不享受。脑子里一直想着第二天要做的PPT。你也知道,现在根本没有办法做PPT,可就是不能集中精神观看比赛——你很是心不在焉。女儿在比赛间歇偷瞄了你一眼,她看出了你的心不在焉。但你很走运,女儿的球队获得了胜利,庆祝的欢乐掩盖了你犯下的错误。但不可否认,当晚得你,肯定不是一位合格的家长。

稀缺会减少带宽——减少其当下用得上的容量。就像故事中说的,你总想着做PPT这件事,它占用了你大脑思考的带宽,你的愤怒、心不在焉把整个晚上的都搞糟了。

稀缺的本质——没有余闲。

试想一下,如果是下星期做推介的话还会发生这些事情吗?

稀缺来自资源相对宽裕阶段所犯下的错误。要控制好余闲不能太多,多了会产生拖延和分心;少了会管窥和带宽不够。通过外力将环境进行小小的改变,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窥”视野,就能缓解稀缺带来的不良后果。当带宽有限时,让“疏忽”等同于“默许”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对应稀缺,要在富足和宽裕时开始行动。重要的是,要留有应对突发事件的余闲(追着事情做比被事情追着做要好很多)。

书里还说了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还有大量有趣的心理学案例和作者做的心理实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看看。

《稀缺》读书笔记2

这两天一直在看《稀缺》这本书,整本书看完觉得还是挺震撼的。表面写的是一种稀缺心态,实际上说的是贫穷的思维模式。当然,这里的贫穷模式不单单是金钱上的贫穷,也包含了时间上的贫穷,也就是陷入了瞎忙的状态。上一次有相同类似的阅读体验还要回到大学时代,有两本书,一本是《影响力》,另一本则是《无价》。碰巧的是,这三本书都是由小红帽湛庐文化出版的。

贯穿于整本书的线索:

1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名为稀缺的心态,或者说是稀缺的思维模式。当我们的大脑被这种思维模式长期占据之后,它会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从而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行为。到这里,我们应该要清楚一个概念,何为“稀缺”?书里给了一个答案:拥有<需要。当我们拥有的少于需要的,那么稀缺心态就会不自觉,不加意识地作用于大脑。

2 有了稀缺心态,就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专注红利”,另一种则是“管窥”。专注红利是说当处在稀缺心态下,我们会保持专注,着眼于最紧迫并且是重要的事,能够高效的完成这些事,而管窥是指当我们全身心的专注某一件紧迫且重要的事时,会把那些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暂时搁置起来,甚至是完全忽略。前者是利,后者是弊。短期来看,利是要大于弊,而从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弊则大于利。

3 如何避免这种稀缺心态?靠的是自我控制和外部监督。

在这本书里,作者给出了大量的实验以及案例,透过这些案例可以了解到稀缺心态是如何作用于我们的大脑,以及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决策。

我们总是看到了“管子”里的事,而看不到“管子”外的事,如果经常看到这些管子里事‘就会忽略到管子外的事。比如穷人,他们由于收入比较少,所以在买东西时会更加在意价格,喜欢性价比,喜欢比价。表面看起来他们似乎赢得了优惠,这在他们眼里是最容易被看到的,也是最显眼的,也就是管子里的事,但是他们在比价做各种权衡利弊时,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这就是管子外的事,而在管子外所花费的成本是经常被忽略的。这就是稀缺心态的具体表现。如果长期以往都被这种稀缺心态所占据着,那么穷人就陷入到这个稀缺陷阱中,反复循环,而穷人也会一直贫穷下去。

时间管理上也有类似的`案例,比如今天晚上原本计划写一篇工作报告,但是临时收到朋友的邀请,参加一个聚会。于是在你的权衡比较中,决定参加聚会,但是在聚会中你一直在担心明天要交给领导的工作报告。这样也就导致了既无法完成工作报告,同时也享受不到跟同学聚会的乐趣。你不得不在把工作报告延后到明天,但是明天也有其他的工作需要占据工作时间。最终你就一直停留在用明天的工作时间来填补今天工作的陷阱中,从而也导致了工作上低效率的忙碌。

在这本书的第三部分,作者给出解决以上问题的措施,如自我控制和外部 ……此处隐藏13173个字……以最有成效的方式去利用自身资源上,从而会经历一个短期获益,长远看会付出代价的过程。

2、认知具有高度的相对性。虽然相对性认知是大脑处理信息时的固有特征,但经验与专业技能还是能让我们摆脱这一限制。专业技能,也就是对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理解,能够对认知形成改变。

3、如果你不清楚自己为了获得某件东西而需要放弃什么,那么就很难想清楚这件东西的成本和价值。余闲以及权衡的缺失意味着我们无法拥有对物品进行价值判定的简单、直接的方法。(机会成本的概念)

4、当今天的资源,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能在当下为你带来比未来更大的利益时,借用就是行得通的'做法。而当我们有了管窥之见时,借用就会超越得失均衡的限度。当面临稀缺状况时,我们的借用,从长期来看通常是不合理的。管窥心态会限制每一个人的视野。当有了管窥心态时,我们就只能局部地、暂时性地解决问题。

5、数十年的研究显示,在资源最为充裕的时期,而且特别是在这样的时期,我们尤其容易犯下拖延的毛病。(从大时代到小个体都要引以为戒)

6、许多系统的正常运转,都以余闲的存在为前提。真正有效率的劳动者,不会整天马不停蹄地工作,而是闲庭信步般轻松愉悦地处理事务。因为真正重要的是,将有效的带宽最大化,而非将工作的小时数最大化。

7、你以为保持灵活度是在帮自己,但却让自己产生了拖延和分心。(小聪明难敌大智慧)

8、逃离稀缺陷阱需要的不是偶尔表现出来的警醒,而是持续、永恒的警醒——一种在任何时间里都能抵御所有诱惑的能力。(最喜欢的一句压轴)

《稀缺》读书笔记13

这本书讲的是人们缺少的东西是如何变本加厉的变得更加缺少的深层次原因,稀缺的东西会变得更加稀缺的内在逻辑。了解了这个逻辑,就了解了为什么有的人一直都很忙,有的人一直都很穷,这是因为稀缺思维导致新的稀缺。

当然,知道了不一定你就能改变你什么,只是多了一种可能性而已。要改变稀缺,要改变稀缺心态,要增加自己的带宽。有了足够的带宽,才能更高效的处理事情。所谓带宽,就是你的注意力的总量,你能操心的事情,总是有限的。所谓三心二意,到底是提高效率了,还是降低效率了呢?你解决的问题数量虽然多了,但是质量却会下降,很多问题需要返工,实际上花费的时间却更多了。

缺失时间的人,他总会处理最紧急的事情,会用加班的办法来解决时间缺少,但是这样做,会导致效率下降,这样会导致新的问题,还会导致他处理其他的'事情的事情减少,比如说,你用晚上的时间用来加班,那你晚上陪孩子游戏的时间就被占用了,那么,这两个事情目前看来似乎是工作比较重要,但长远来看,哪个重要呢?这其实是得不偿失,你只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到了眼前,以后的事情,顾不上考虑了。那么,就是意味着,你解决问题的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你借用了将来的时间,你的时间会越来越稀缺。

贫穷也是一样的道理。你总有眼前的烦心事要处理,却忘了更重要的很久以后的事情。你眼前的看起来明智的判断,长远来看,正是你陷入贫穷陷阱的原因。

其实,我觉得,知道了这个道理也不会对我们有太大的影响,所谓规律,就是客观的现象,我们很难改变的,我们很难去改变我们的思维规律,这也许也是人生的一种乐趣吧,让我们保留着改变现状的希望,继续保留现状。

《稀缺》读书笔记14

持续的加班,没有昼夜,没有周末。每到月末大家拿着日渐丰腴的荷包时,人人都笑逐颜开。一月,两月;一年,两年;大家开始吐槽加班太多了。忙的都没有时间去消费,挣太多钱有什么乐趣。

可为什么要加班呢?除了保证公司的业务正常开展意外,一个现实而深刻的问题就是穷。只有工作加班,才能挣到更多的钱,才能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工作与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当你没有足够的财力与时间时,诗与远方也就是某次饭后的谈资罢了。

自己就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年岁,上有老下有小。问我啥稀缺,时间不够用,钱也不够花,精力也常常透支。这些常常感觉稀缺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明晃晃的负担呀。男人累不累,看看自己身后的队伍就知晓了。

昨天二宝生病发烧,到今天还在持续发热。看着还未学语的二宝翻来覆去的难受劲,我心急如焚。搂着哭,抱着也闹,使劲十八般武艺,小姑娘也爱理不理。

怎么办?此时大脑里想这想哪,恨不得一下子有个灵丹妙药出现。这时,谁与我说话,都听不见。急呀,爱子心切,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让二宝好起来更让我专注,让我焦急。

当还在上班的孩子妈打来电话问长问短时,我的心情更加烦躁,感觉那时所有的外来信息就是添乱,就是帮倒忙。恨不得直接把电话挂掉,也听不进去她说的话。

现实的千头万绪,就是洪水猛兽一样,让自己的思维乱作一团。正如书中所说,当我们高度集中在某件事上时,对于其他事,你会表现出愚钝、还会有智商降低的`迹象,还失去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

在重重压力或突如其来的负担面前,我们会一下子变了一个人,变得犹豫不决,变得胆小甚微。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我们平常有意识地去训练自己,适当地制造一些压力,给自己不定时的考验。

知道了现实的骨感,训练穷则思变的能力,从而去实现更加丰满的理想。你所经历的苦与痛,从长远来看就是财富积累的基础,坚定走下去。

《稀缺》读书笔记15

古人云,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嫌与不嫌是会相互转换的。有奶吃是娘,没奶吃长大了就变成了白眼狼。这样的故事想必也听过不少吧。

那一个人天天面对的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时,他已经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如何有口饭吃,就是最大的事情了。丑与穷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斤斤计较的人,表面上看是小气,抠门。他会为了省5毛钱,走一里路去抢购打折的超市鸡蛋。但他也会为了给孩子过生日,去KFC吃汉堡薯条。

斤斤计较的人,更加对价格变化敏感,他也会谨小慎微地选择真正需要的物品。而不是为了折扣而疯狂地塞满购物车。

书中讲到,一个富人买菜为了5块钱,也会讨价还价半个多小时。而在买车时多了500块无所谓。原因是二者在他消费时所占的比重不同。此时评价富人到底是节俭,还是奢侈,都不太合适。只能说不同的消费选择前,他少了一点理性。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做一些傻事。同样是优惠5元,原价10元的物品你会心动,原件1000元的.物品你却无动于衷。为何呢,你觉得1000之5不值得你去多花时间去做,但它也是真真正正地为了省了5块钱。

这种非理性的消费认知,就是人们没有计较对地方,该计较绝对值时,只记得计较比重了。生生的一种浪费。

计较往往与讲义气是相左的。讲义气,说的是跟着我有酒喝,有肉吃,大哥派头十足。但谁都知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在大哥那里天天混吃混喝久了,早晚会还的,说不定是自己的命的代价。

计较也是一把尺子,对于正在奋斗的人来说,它可以鞭策你做事更守时,更严谨。因为吃到的代价、错误的惩罚,都是奋斗的人生活不能承受之重。

多一点计较,让你更珍惜时间,让你更善用资源,让你更多一些思考,让你做出多一点理性的选择。

《《稀缺》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