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时间:2023-12-17 00:16:24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

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诗人豪放、夸张的诗风、朗读古诗的情感相结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游戏与儿歌是二年级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开课伊始,先播放古诗改编的儿歌,缓解孩子们的紧张情绪,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理解诗意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紧抓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朗读。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三千尺:夸张手法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本节课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若分开品析,则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字词教学的环节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朗读环节时间比较仓促,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没有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发言的指导不太到位。

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习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2

古诗的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眼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每个人都明白,如果古诗教学得好,那将会给孩子带来多大文化的体味与快感,但是处理起来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古诗教学“五步法”——:①课前查询知诗人。②介绍背景解诗题。③质疑讨论明诗意。④想像诵读悟诗情。⑤迁移应用背诗文。许多老师都了然于胸,但是操作起来,并不是很轻松,特别是第四步悟诗情入诗境,总觉得怎么做都不能很好地带领学生步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当中去。因此,最后落得个读古诗认生字,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将诗歌的内容说一说,再背一背,默一默了事。这样的做法其实存在许多问题的:

一是没有关注到学情。

现在的孩子,在小学之前,或多或少都有接触过唐诗,唐诗中的名篇总有部分是耳熟能详的,加上我们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学生背诵《小学生经典诵读》这一套书,所以入选我们课文的诗歌90%学生已经提前背诵过的。那么朗读、背诵这一关就可以省去许多时间。省出来的时间干什么呢?需要我们老师去思考。

二是没有关注到诗的文化内蕴。

学古诗与学现代文相同的是,利用教材学习语言,提高语文素养;但是古诗为何历经千余年仍然令人传诵难忘呢?这与古诗的语言精练、画面丰富,用词准确、内涵博大、意境深远,读时朗朗上口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老师不能通过一首首古诗让学生逐渐步入古诗的大门,窥取个中的奥秘,不能不说是件憾事。

怎么才能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呢?

一是要充分了解学情。

细到什么程度,学生有多少人多读会背这首诗,有多少人已经能认读诗中的每一个生字。这样,课前的检查才能更加有的放矢。老师的任务是教学生不懂的不会的,或者是似懂非懂的,或者是学生根本就不会注意到的知识内容方法。像我这个星期教的《望庐山瀑布》与《绝句》这两首古诗,班级里除了新来的陈浩及个别去年经典诵读不过关的同学不会背之外,其余的学生都会背诵。因此,在教学生字时,我把重点放在“庐与炉”两个生字上,这两个生字如果不能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来历与不同,学生是很容易混淆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看“草庐”的图片,简说“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庐”就是古代简易的房子,可能是贫困人或隐士居住的,也可能是供过路人休憩的。“广”就是为大家遮风挡雨。这样学生从图从来历从字形上对“庐”字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再教“炉”字就相对简单许多,诗歌中有“香炉”一词,问他“香炉”是怎样的?再问“炉”为什么是“火字旁”,尔后进行扩词,这样学生能从字形字义上较好地区分这两个音近字。

二是带领学生评析诗歌。

IEA阅读测试时把阅读能力分成四个层面:

第一层,关注并提取明确陈述的信息;

第二层,直接推论;

第三层,解释并整合观点和信息;

第四层,检视并评价内容、语言和文本的要点。

我们的阅读教学很多时候更多是关注学生一、二层面的能力,很少关注三、四层面的,导致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就比较弱。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评析文章内容、写法、人物特征等等,这方面的缺陷是可以弥补的。

比如,我在教《古诗二首》时,当学生已经了解了诗意,会背诵的情况下,我问:“再请细细读这两首诗,你觉得哪里写得特别好?为什么?”

学生的发言是能给你意外的收获的。他们谈到许多——

《望庐山瀑布》:有的说“挂”字用得好,让人觉得庐山瀑布像画一样美;有的说“飞流”用得好,让人感觉到瀑布水流速度非常快;有的说“直下”用得好,让人觉得山势陡;有的说“银河落九天”比得好,让人了解到瀑布高得望不到顶;也有人说“疑”字用得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绝句》:有的说颜色很美,因为诗歌里写到了四种颜色,黄、翠、白、青,觉得很淡雅;有的说声音很动听,一个“鸣”字让人觉得鸟在唱歌;有的说“飞”字给人动态美,“泊”字给人静态美。当然这一切都在我的预设中,因此,在学生理解诗歌时,我有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而王翔的“行”字美,因为“群”鹭是乱的,而“行”是整齐的,这点我备课时确实没有想到,当时真的很激动,可见我们的学生,只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时间,设置足够的自由度,他们是能够学好的。

这让我想到了《好妈妈一定要懂的几个心理效应》中的“鱼缸效应”。也就是,当鱼放在小鱼 ……此处隐藏8480个字……,让我知道了,古诗并不是像我们小时候学习那样一字一句的讲解诗意才会记得住,通过这节课我觉得孩子能掌握的也很好!而且学习起来并不会感觉枯燥。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3

4月7日,全县西片古诗教学研讨会在采花小学举行。当我上完《望庐山瀑布》一课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受颇深:要想上好一节课,真的要花很多的时间与精力。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呀。从最开始的备课,到最后的授课,这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思考的。

一、目标的确定要准确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歌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诗歌很美,诗歌里蕴藏的画面更美。他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这是李白的名篇之一,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难度很大。毕竟,二年级学生的阅历,感悟能力,知识水平还是很有限的。因此,目标的确定要准确。我也花了很大的功夫。第一次试讲是在我自己班上上的,学生很熟悉老师的教法,也很灵活,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课中表现都很出色,感悟的也很深刻,只是花的时间很长,导致后面的写字任务没有完成。试讲完之后,自我感觉不好。明显的感受到,学生要深入地体会要的是时间,教师也时有越俎代庖的现象。我们学校语文组的老师也提出了意见,一致认为:二年级的诗歌只要求理解大意,重点是背诵。我吸取了教训,将目标降低了要求。重点放在朗读上了。目标中感悟诗意前加上了一个词“粗浅的”。是的,作为教师,不管上那一课,首先一定要把目标确定好,不要随意的拔高或降低要求。

二、导语的设计要精彩

一堂好的课,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将学生深深地吸引住,让学生想,乐学。在第一次备课中,我只在想,怎么让学生多积累点知识,多了解一些大诗人的常识,没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开课时繁琐的向学生介绍李白的出生、经历、字号、诗集等等。这真是徒劳无功,事半功倍呀!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认真的学生还跟着读一读,不爱学的学生简直不知道老师在做什么。就连我的激情范读都没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样的导入是失败的,得改!在所有老师的帮助下,在激烈的讨论中得出了结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直接出示瀑布的画面,从视觉上清晰的感受瀑布的壮观,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在后来的教学中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好的开头时成功的一半!

三、内容的安排要灵活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一般有专门的识字,写字环节。在开始的试讲中,我也是先单独识字,然后学文。结果是效果不好,时间也不够。怎么办呢?就连睡觉的时候我都在思考。经过反复地斟酌,我认为在文中识字比较好,一边学古诗,一边认生字。因为本课要认的生字只有4个,很少。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联系诗句理解了生字的意思,效果会好一些。如:学习第四行古诗的时候,首先就出示“疑”,教大家认、读然后“找朋友”明白其意思:以为,怀疑。看到这么雄伟的瀑布从山顶上泻下来,作者以为是什么呢?学生读诗句,很快就会明白整句诗歌的意思了。这样既学了诗句,又结合课文学习了生字,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朗读的指导要细致

小学的整个语文教学都应当以朗读为主,不管是那种类型的文章,都必须在读中去感悟,理解,体会。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更应当以朗读指导为主了。教师的范读,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要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开课后,我为学生范读了一遍课文。虽然,我在上课时课件出了一点小问题,没有播放出配置的一点古筝的音乐,但并不影响我的范读。我看见学生情不自禁的跟着我一起朗读古诗,心里真的很高兴。

课中,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齐读,小组长带领大家读等,悟出了诗歌中所蕴藏的优美的画面时,教师一定要做具体的指导。那些字该重读,诗歌的节奏时怎样的,古人读诗,吟诗时摇头晃脑,声断气不断的样子······这些朗读的技巧,教师都要做细致的指导。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唱读,不拖读。由此而感受到朗读诗歌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背诵古诗的兴趣,从而积累古诗中的名句,做好长远的打算,奠定基础。今后在写作中能信手拈来。正所谓:熟读唐诗八十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要上好一节课,真的不简单。必须经过反复的思考,反复的修改,反复的试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4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了解瀑布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1、学会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二年级的学生学习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当课刚开始的时候,我想让孩子们欣赏了许多不同地区的瀑布的画面,让学生说说,你看到这些画面你知道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给你的感觉怎么样?(让学生说一说)很美、很壮观、很好看等等,学生就体会到了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接着就是重点学习这首诗。让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或图片理解“生紫烟”;“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最后介绍作者。这么美丽的诗歌是谁写的呢?你对李白了解多少?你还学过他的什么诗歌?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记住李白。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5

知识学习的同化理论认为:一切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并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将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我让学生联系曾经学过的诗歌《瀑布》,展开想象,训练说话,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飞流瀑布图。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那磅礴雄伟的气势呢?在学生欣赏意境、感受美景时,我设法让学生联系《瀑布》,巧妙地进行知识的迁移与铺垫。在学生感受“瀑布挂前川”时,让他们想象真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在学生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时,让他们想象发出的巨大声响。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潭下,溅起一团团水雾,随风扬起,“如烟,如雾,如尘”。这样,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感受得深,理解得透。有一位学生在用自己的话。

口述诗意时这祥说:“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紫色的烟雾不断升腾。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河流,真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快地直冲下来,足足有三千尺长啊!发出巨大的声响,‘好像叠叠的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潭下,溅起一团团水雾,‘如烟、如雾、如尘’。诗人想,可能是天上的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了。”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